本文目录一览:

唐朝工部侍郎黄峭简介,黄峭山公墓在哪里?

1、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,有一座历史悠久的黄峭山公墓,原名黄峭墓,是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。该墓建于五代后周时期,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,坐东北向西南。黄峭山公墓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成为了当地的一大景观。墓丘用鹅卵石砌成半圆球状,设计巧妙,造型美观。

2、黄衢,峭山十子,字维梓,生於后梁末帝贞明元年(公元915年)乙亥三月廿一日卯时,排行第十二,居泰宁县永兴上下衢,妣汪氏,生于贞明六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子时,生子七,长十次廿三卅一,四秉著,五师魁,六明熙,七朝凯。

宁化公墓招标信息网站公示(宁化县殡仪馆地址)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3、黄峭山公墓位于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。以下是关于黄峭山公墓的详细信息:位置与命名:黄峭山公墓原名黄峭墓,坐落在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。历史与背景:黄峭(871—953),讳岳,又名峭山,字仁静,号青冈,是五代时期的著名人物,曾任后唐工部侍郎。

4、黄峭,唐朝邵武和平坎头村上井人,以聪颖、有胆略著称。唐昭宗时期,邵武水灾频繁,蝗虫四起,地方军阀割据,盗匪出没,民不聊生。黄峭毅然拿出自家的积贮,聚合乡邻,兴办义师,安抚灾民,武装自卫,使地方得以安定。他入伍后,陇西郡王李克用见黄峭有才干,招致麾下。

宁化公墓招标信息网站公示(宁化县殡仪馆地址)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5、黄峭山公墓位于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。以下是关于黄峭山公墓的详细信息:位置:该公墓坐落在邵武市和平镇的坎头村,是五代后周时期的古墓,也是市文物保护单位。占地面积:公墓占地面积约为30平方米,坐东北向西南。构造特点:墓丘***用鹅卵石砌成半圆球状,前有栏杆,周围用石板围起,地面亦铺有石板。

6、黄峭山公墓位于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。以下是关于黄峭山公墓的简介:原名与位置:黄峭山公墓原名黄峭墓,坐落于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,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墓。历史背景:该墓建于五代后周时期,是市文物保护单位,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墓葬构造:墓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,坐东北向西南。

宁化公墓招标信息网站公示(宁化县殡仪馆地址)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何氏大郎公墓在宁化县哪里啊

宁洋村。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,何大郎原籍直隶庐州府庐江县,进士出身,因任宁化知事,遂携家室居宁化石壁村,何大郎卒后,葬于距岩前二十里的宁洋村,现国道205线路旁,其墓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修,至今保存完好,1998年9月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,播迁海内外的何氏后裔常联袂到此祭祀。

何氏大郎公的名讳是**上光**。宋初,何氏家族因避兵迁居武邑南岩狮子口,其中第三子五郎,讳上光,最终徙居上杭县来苏里。

宁化石壁客家祖地位于福建宁化县城西22公里处的石壁村,地处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东麓。这个被誉为客家摇篮和客家人祖地的地方,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。据《何氏族谱总谱》记载,辛亥革命元老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是宁化石壁南迁梅州的何氏开基祖——念四郎公(源美公)的19世孙。

宋初由江西南丰迁至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。由宁化迁龙岩。由龙岩迁大埔。清顺治年间,由大埔迁至饶洋吴屋。何氏:五代后唐时期,何修后裔卅七大郎中进士出任宁化县尉,举家迁至宁化;次年迁至武平县。其后裔又由武平迁至大埔***竹洋。明朝中期何石由大埔双坑迁至今饶洋镇何屋。

吕后八年(公元前180年)因参与诛吕有功封县尹。汗文帝时封车骑都尉,后升为河江太守。妣王氏封都夫人。生二子:长王咸,次庶。五世祖:庶公,字自修。生于公元前203年(汉高祖四年)。妣王氏,继妣赵氏,生五子:赞、成、大、业、是。兄弟五人均为郡吏。六世祖:成公,字佰爰。

李火德,字丙凤,号闽海,1206年11月8日子时出生在宁化县石壁村。属陇西李氏27世裔孙。19岁任汀州府宁化县儒学教谕;21岁与其兄木德迁至上杭。